长期以来,中国教育基本理论界深受马克思理论的影响,虽经曲折,初心不改。在新时代,我们更加理性、更加充分地认识到,教育基本理论的发生和发展离不开它所处时代的现实和问题,从中建构和发展自己。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无疑是我们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典范。他们从未离开现实大地,思考和回答现实中的实践与理论问题,为教育基本理论提供了实践的、理论的、方法的资源和智慧。无疑,回归马克思,不仅是当今中西方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领域的共识,而且是中西方教育学界的共识。
“面对文本本身”,重温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向马克思、恩格斯学习,与他们和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对话,向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先辈贤达求教,不仅正本清源,让原意敞亮,滋养我们的教育理论知识,提升我们的理论素养,更重要的是:回到教育理论的现实境况,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现象揭示和理论解释,体现教育基本理论的现实关怀、大众情怀、正义感和责任感。这是我们教育基本理论工作者的时代使命和理论研究的“必修课”。
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主办的“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教育 ”——重温经典系列读书会,将从马克思的经典文本到后马克思的经典文本,从人道主义的马克思、科学的马克思到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诸流派,在西方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背景中还原、融会和升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及其教育理论意义。当然,我们的研读,并不仅仅是关于马克思本身的研究,仅仅附加一些教育主题而已,而是直接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本出发,探究他们的教育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及其运用。
读书研讨会将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英文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或各种单行本中择取部分代表作,精读切磋,进而,围绕历史唯物主义、劳动异化、国家理论、道德正义、辩证法、教育理论等重大专题或关键问题,纵横驰骋于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中,展开研讨。进而,在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流派中拓展性阅读、思考和反思,形成全景、生动的理论体系。
为此,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将邀请国内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学、社会学等不同专业的老中青年专家、学者以原文引读、主题耕读、呼应交流、专栏笔谈等形式,采用线上研讨的方式,举行系列性的“读书会”,相关报告将择优在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并汇编成册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以飨听者和读者。
一、主题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教育 ”——重温经典系列读书会
二、举办单位
(一)主办单位
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
(二)协办单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三)承办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5123通五湖之利取四海之财现代教育研究与开发中心
(四)学术支持单位
《教育研究》杂志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心理分社
三、研讨形式
1.线上研讨;
原文引读、主题耕读、呼应交流
2.每半月一讲;
3.每期设置
主持人(1位)
引读人(1位)
呼应人(2-3位)
互动人(若干)
四、研讨系列
系列1:经典研读
1.首批阅读推荐书目
《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2018年;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央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15年;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央编译局,人民出版社,2018年;
《资本论》(第1卷,或第1、2、3卷),人民出版社,2018年;
《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
《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苏联教育科学院编,华东师范大学辑译小组辑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
2.参考阅读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50卷(1995年)或英文版50卷;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中文版10卷(2009年);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三版4卷(2012年);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英文版50卷;
David McLellan ed:《Karl Marx selected writings》,oxford, 2000.
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传》,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
系列2:专题类研读
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
人性、异化、人道主义与教育;
道德、正义与教育;
辩证法与教育;
国家理论与教育
系列3:教育基本理论视野下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研读
1.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
2.法兰克福学派
3.精神分析的马克思主义
4.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5.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6.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7.分析的马克思主义
8.生态马克思主义
9.后马克思主义
10.后现代马克思主义
五、参会办法
通过会前公布的视频会议系统会议号进入会议。